第三十三章:汽车抛锚-《重生之国际倒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你们也是?真是进去作生意的?你们就是四川的吧?”看他们这么年轻,之前虽然问过,知道他们拉的沙琪玛,也是带货,但赵光明仍有点不信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对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年轻,那可以啊,我还以为你们家里有人在里面呢,那你们是咋想的?满20岁没有?”赵光明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有,就听人说这个沙琪玛能挣钱,就试着跑一趟。”

    赵光明啧啧连声:“年纪轻轻就敢跑藏区,有胆识,但我跟你们说肯定是来对了,现在里面的人有钱,啥生意都好做得很。”

    “那可要跟老哥好好取取经了。”范阳把烟给赵光明发上。

    “嗯,有火有火。”

    赵光明接过烟,说道:“现在牧民们有钱,真的是什么都好做得很,只要你舍得跑,在里面卖胶鞋都能够赚钱,一双胶鞋也卖二三十你敢信?多的不说,进去你就知道了,苦是苦了点,赚头还是够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也听人说,现在的牧民是比较有钱。”

    “有钱得很,现在的牛羊都承包到户了,你别看他们有些穿得脏兮兮的,人那是不讲究,但随便拉头牦牛出来,就是一两千,政策也好,种粮食还有补贴,比外头的人有钱多了,而且找不到地方花,只要你东西好,不愁挣不到钱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范阳点点头。

    在范阳的认识里,差不多也是这样,改革开放以前,藏地大多都是全国倒数的贫困县,贫困乡,没有工业支撑,人均年收入一直低于平均水平,因为是集体畜牧制。

    可自从80年代畜牧私有化,和草场承包到户之后,牧民的个人资产,就逐年稳步爬升。

    经过了十来年的家庭式畜牧承包,许多牧民已经有了年均十头,甚至几十头的出栏率,再往里面走,塔公,红原那一带水草丰富的地方,许多牧业大户,甚至有了上百头大群的规模。

    而且牛羊都产绒,所以说90年代的牧民已经很富有了,已经远高于西南地区的收入水平。

    当然,牛羊不是一天两天就长大的,这些都是牧民们多年以来,累积的财富。

    不可小窥。

    康定地处川藏咽喉,城市附近的人口密集,牧民们还不是特别有钱,而越往里面走,越荒凉的地方,越有钱,一户牧民很有可能好多年不交易,牛羊就越产越多,高山草甸,交通又不方便,即便有钱也没地方花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牧民们有个传统,卖了牛羊之后,往往把钱捐给寺院,那是真的大方,基本上有多少捐多少,特别是朝.0圣的牧民,千辛万苦到了,真是恨不得裤子都捐出去。

    对钱历来不是特别看重。

    普及的教育程度也不高,信息相对闭塞,甚至有些牧民认为钱都能买到东西,还挺高兴,对物价不是那么敏感,反正有钱就花。

    在这种背景下,近年来涌入臧区的生意人越来越多,作什么的都有,只要能投其所好,都能挣钱。

    区区几百公里的路途,对嗅觉灵敏的生意人来说,根本不叫事儿。
    第(2/3)页